之后的20年,我國光纖通信技術雖然也在不斷地進步,但最大的問題是研究成果遠離市場需求,造成了科研與產業脫節,許多技術的商用化水平都大大地落后于發達國家。2000年前后,歐美日通信巨頭在全球蓬勃發展,占據了中國幾乎所有的光通信骨干網;而我國支撐光通信產業發展的技術能力弱,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嚴重依賴國外。
烽火通信正是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改制上市與國際光纖通信巨頭在市場上短兵相接,展開競爭。短短13年,烽火通信在光纖技術領域踏上一個又一個臺階,創立了一代又一代技術體系,為我國的光纖行業技術進步與寬帶基礎設施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回顧烽火為光纖光纜行業技術進步的貢獻,大體可分為四個技術體系階段。第一階段:首創了我國實用化光纖的制作方法和全套裝備,開發出我國第一批符合ITU(國際電信聯盟)標準的實用化光纖,建立了光纖、光纜技術研究和工藝技術體系,創建了多項具有我國光通信發展里程碑意義的光通信系統和工程,解決了我國通信光纖“從無到有”的難題。
第二階段:建立中國的“PCVD+RIT兩步法”工藝光纖技術體系,研制系列光纖光纜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及系列裝備,解決了我國光纖進入批量生產的關鍵性難題,使我國早期的預制棒研究成功突破了西方的技術封鎖,為我國光纖通信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工藝技術基礎與設備技術基礎。
第三階段:建立“PCVD+OVD兩步法”混合工藝光纖技術體系,解決了我國“骨干網與城域網建設”必需的大容量長途傳輸光纖規?;a問題,為我國光纖產業“由小到大”,形成產業集群作出了重要貢獻。“兩步法”混合工藝技術的提出與規?;茝V應用,大大提高了ITU-T G.652單模光纖預制棒的生產效率,國內形成了武漢和江浙兩大光纖規?;a基地。
第四階段:首創“TS-SEED三步法”工藝技術體系,解決了低損耗抗彎曲光纖的系列技術難題,為我國“接入網建設”提供了關鍵材料,給“寬帶中國”戰略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攻克“低損耗抗彎曲光纖技術”
頭發絲般粗細的石英玻璃光纖,其尺寸雖小,卻承載著全世界賴以生存的信息,改變著全人類的溝通及生活方式。
光纖預制棒是制作光纖光纜的重要基礎材料,被譽為光通信產業“皇冠上的明珠”,占據光纖光纜產業鏈70%以上的利潤。但是,我國光纖企業拉絲用的G.652單模光纖預制棒一直依賴進口。
為解決我國光纖預制棒的技術瓶頸,烽火通信分析了我國光纖通信技術發展走勢后認為,骨干網和城域網建設完成后,寬帶入戶的接入網建設將是光纖寬帶網的必經之路。接入網建設面臨著全新的嚴峻挑戰:建設環境不再是寬闊的田野,而是密集的居民區等狹小的空間,光纖經常遭遇殘酷的小半徑彎曲狀態,光纖彎曲損耗大、光信號發生丟失、光傳輸不可靠,必須開發具備良好抗彎曲能力的光纖以適應接入網絡建設的新需求。骨干網與城域網建設猶如人身上的大動脈,而接入網猶如人身上的毛細血管,該光纖的需求量將超過單模光纖,并且將逐漸取代G.652光纖,成為未來光纖技術的主流。因此,烽火通信選定了“低損耗抗彎曲光纖技術”作為主攻方向。
但是,原來應用于G.652光纖預制棒“兩步法”制造工藝非常不適合該新光纖的制造,碰到一系列的技術難題。為此,烽火人默默地展開自主攻關,利用幾十年的技術沉淀與積累的經驗,經過與國家級專家的艱苦攻關與自主創新,創立了“TS-SEED光纖技術體系”。該體系包括三步法光棒工藝(TS)、波導結構(S)與增強抗彎(E)、裝備(E)、拉絲與氘化(D)等核心技術,簡稱TS-SEED光纖技術體系。
更多[鈑金外罩]新聞,請點擊:http://www.dingjiash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