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ES2014-北京國際機床工具展結束了,我在6月20日在展館待了一天,有所感觸(與往屆相比)。本人機加工行業出身,視點以機加工行業為主,未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1. 隨著分工變細和個性化的需求,機床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機床經過普通機床—專用機床—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的發展,它們各自的特征已顯現的更為突出:專用機床可以滿足大批量生產能力但不具備柔性、數控機床柔性提升但批量生產能力下降、加工中心具有較高的柔性但生產能力低。
新的機床它將專用機床和加工中心兩者結合起來,為同一類型的產品設計,如殼體類、盤類、支架類等專用數控設備,即一臺設備完成一類產品的加工。比如一臺數控機床專門加工盤類零件,無論這個盤類零件內部形狀/尺寸怎樣變化,我這臺設備都能加工,在保證柔性的同時,能達到專用機床的生產能力。
2. 機床的生產向如何匹配整體性能發展。機床廠家考慮到問題將是如何將各種功能部件匹配組合起來達到最好的性能。展會現場有眾多的功能部件,以加工中心為例,機床鈑金防護罩、設備主軸、刀庫、導軌、絲杠、軸承、潤滑站、灰塵/鐵屑處理,加上數控系統,現場即可組裝一臺設備。數控系統仍是國外西門子、法那克、三菱、發格的天下,但高端的設備如馬扎克、德瑪吉等大都使用自己二次開發的系統,對設備的強度、剛度、熱穩定性做了進一步的優化。
這種功能部件專用化實際就是模塊化,模塊化結構的出現使機床更容易實現,從而降低了門檻,也更容易使機床朝專業類發展。今后所謂的標準化機床或稱通用機床的數量會下降,專業類的機床將上升。
3. 專業工藝設計類公司將是以后的趨勢。工裝夾具部件已經出現標準的動力油缸、輔助支撐等系列部件。夾具的設計僅需制作夾具本體即可,其余都可以直接購買,但它不是幾個簡單零件的組合,而是變成一個機/電/液(或氣)系統:夾緊點或支撐點超過四個甚至六個,各點可實現壓力不同、動作的順序不同、可實現電子防錯等。本次展會上一些歐美的工藝設計公司在增加。
產品的開發今后的工作發展方向是同專業化的工藝設計公司一起如何優化你的加工工藝,怎樣使工藝路線最短、綜合成本最低。隨著工藝設計公司的增加,分流了實體企業的工藝人力資源,工藝人力資源將更為緊缺。
4. 使用自動化裝配越來越多。自動機械手的長度可以超過20M,在6個自由度內任意動作。機加工零件的上下料、沖壓線的上下料都可采用自動化。如機器人、助力機械手、平衡器、自動壓裝機、在線監測,將代替裝配線的工人,再配上控制系統,可實現無錯裝配。
使用自動化后,一些潛在的零件不合格風險可以暴露在裝配中,不至于流入到客戶處,如在自動壓裝機領域,在線可以檢測壓裝力、行程,如果分裝的零件孔大或孔小、軸頸小或大,未壓裝到位等都可以判斷出來并報警。
更加注重現場5S。以一臺加工中心為例:設備整體
防護罩、零件加工完畢后自動吹氣吹掉附著鐵屑,用吸管去除水滴,毛刺去除機去除毛刺、切削液自動過濾等。這樣取出的零件干凈、整潔,現場環境保持的非常好。
(來自http://www.dingjiashicai.com 更新于201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