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目標是工廠智能化,2013年美國以制造業回流為主題,開啟智能時代的再工業化。日本在柔性制造的基礎上,形成了當今比較成熟的智能化制造技術。中國目前制造業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一些地區出現的“用工荒”也迫使制造企業向智能化方面轉型。
智能化制造技術的大趨勢,要求機床必須適應其使用要求,最典型的應用特征是要求各種配置的高可靠性,作為智能制造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機床設備的可靠性成為最主要的考核指標。
而對于用戶企業來說,效用的直接體現就是設備的可用性,在市場周期的影響下,年度生產總是存在一定的空閑期。因此,生產期設備連續工作的能力成為影響效用與邊際效用的關鍵。
這里,可用性具體是指產品在任意時刻需要和開始執行任務時,處于可使用或者可工作的程度。如果把可用性的概率度量成可用度,其計算方法為產品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與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和平均修復時間的和之比,或者說是反應產品能工作時間與產品能工作時間、不能工作時間總和之比。在這種狀態下,定期維護保養措施以及人力資源調配等設備的外部條件能得到充分地發揮。
雖然,產品可靠性越高,可靠性保證成本也越高,但兩者卻非線性關系,同樣也存在邊際成本。
比如一臺平均無故障工作100小時的機床提高到200小時,可能只需要選用質量較高的零部件就可以實現,成本變化不大。
但是,如果將一臺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2000小時的機床提高到2100小時,原有的零部件可靠性水平都已經很高的情況下,只能選用更高價的替代品或者徹底地改進產品的設計和制造過程,如此可靠性提升成本必然大幅增加。
結合邊際效用,產品可靠性提升決策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煽啃缘蜁r,邊際效用高而邊際成本低,提升可靠性能夠事半功倍,反之則可能同樣造成冗余。
但目前國內機床產品的平均可靠性水平整體偏低,產品的可靠性對于用戶的設備采購決策影響很大,直接決定了機床的銷量。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企業必須不斷地對產品的可靠性進行提升,以確保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特別是在當前行業轉型升級的進程中,國內機床制造企業都把競爭的重心放到了中高檔數控機床市場的比拼上,而與國外競爭對手相比,穩定性和精度的保持性一直是國內機床企業的軟肋,用戶對產品可靠性和經濟效益期望不斷提高,機床的可靠性也必須隨之提升。反之,在平均可靠性水平較低的情況下,產品的邊際效用高,能夠將產品可靠性做好的機床企業就能夠在行業中脫穎而出,得到用戶的廣泛認同,在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
(來自http://www.dingjiashicai.com 更新于2014-10-04)